個案小故事 (本篇故事經過重新編寫,非特定案例)
50多歲的謝太太於十幾年前罹患乳癌,經歷了手術、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,治癒好後一直在做定期追蹤,期間也過了2年的復發高峰期,由於謝太太這幾年的定期追蹤狀況良好,每次看診心情都很放鬆與醫生聊天。
一如往常的回診,當謝太太一進診間,便看到醫生的表情凝重,接著便告訴謝太太癌症復發了,謝太太接受這結果比第一次發現乳癌時還要快,或許十多年前的經歷,已無當初茫然、不解、難過及怨憤情緒充斥,謝太太在冷靜下來後跟醫生討論後續的治療。
謝太太回家後告知了家人這個消息,包括了先生、女兒當下都不能接受,都過了這麼久怎麼再度發生,反而是謝太太反過來安慰先生跟女兒們。
隔週謝太太帶著女兒到門診,除了與醫生討論治療方針之外,也問了乳癌是否有遺傳的可能,原來女兒已成年,與謝太太第一次患癌時不同,為了跟媽媽一起對抗乳癌,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訊,了解乳癌有可能會遺傳,跟媽媽討論過後,決定來門診了解遺傳性乳癌的部分。
醫生了解過後發現除了謝太太之外,謝太太的爺爺也曾得過乳癌,認為謝太太家族遺傳性乳癌可能性很高,謝太太與女兒便安排進行遺傳性乳癌基因BRCA1/BRCA2檢測,檢測結果謝太太與女兒皆具有BRCA2乳癌基因突變點位,醫生告知若發生乳癌年紀可能較一般病人早,因此要提早開始定期檢查,乳癌發生機率也隨著年紀增加而上升,對於成年的女兒提供了很多建議,除了要治療謝太太的乳癌以外,還要預防女兒乳癌的發生。
乳癌介紹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最新統計,乳癌為女性中前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,2017年共1萬3965名女性罹患乳癌,較2016年增加1293人。發生率2016年每10萬名女性有73人罹患乳癌,2017年增加至78.9人。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,台灣有約3成乳癌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下(33.20%),約有近1成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(7.72%),屬於「年輕型乳癌」患者。乳癌的致癌成因通常為多發性的,與環境賀爾蒙、飲食習慣、個人因素(初經過早、停經過晚或曾發生過卵巢癌、子宮內膜癌等)甚至是家族遺傳性乳癌。其中家族遺傳造成的乳癌,患者發生年齡層較早(約40歲),占所有乳癌病患中10%。目前已知BRCA1及BRCA2基因發生突變與遺傳性乳癌有關。若懷疑帶有BRCA1及BRCA2突變基因的家族可及早檢測、及早預防癌症的發生。
臨床症狀
患者乳房或腋下有無痛腫塊、乳頭出現透明或帶血分泌物、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的凹陷、乳房皮膚紅腫潰爛、雙側乳房大小形狀不對稱。
遺傳模式
遺傳性乳癌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,BRCA1/2基因位於第17號染色體上。帶有BRCA1/2基因突變的父母約有50%機率將突變基因傳給小孩,一旦帶有BRCA1/2基因突變,罹患乳癌風險將高出正常人80%以上。
乳癌確診流程
患者於乳房摸到硬塊後,進行乳房X光攝影、乳房超音波及磁振造影等多種檢測方式確認硬塊,進行組織切片,後續病理組織分析來確認細胞型態,並確診是否為癌細胞。
適用對象如下:
- 家族中有兩人以上罹患乳癌或卵巢癌人數
- 近親中被診斷出早發型乳癌(50歲以下)
- 家族中同一人罹患兩次乳癌或同時罹有乳癌與卵巢癌
- 家族中有男性乳癌患者
- 欲瞭解自身是否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者
※延伸閱讀:乳癌藥物知多少?
參考資料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- 台灣癌症防治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