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多醣症 疾病介紹及衛教

疾病簡介

黏多醣症(Mucopolysaccharidosis, MPS)是一種遺傳性代謝疾病,依照臨床症狀和致病基因不同區分為7型,由IDUA、IDS、HGSNAT、GLB1、ARSB等基因調控,當基因發生變異時,會造成黏多醣水解酶缺乏或功能缺失。

黏多醣又稱醣胺聚醣(Glycosaminoglycans, GAGs)存在於身體內各個細胞中,是構成骨骼、軟骨、血管、角膜、皮膚、關節、韌帶等重要組織和器官的主要成分之一,這些黏多醣需要透過水解酶進行代謝,否則過多黏多醣堆積在細胞和組織,將影響器官的功能運作及智力上的損害。

臨床症狀

患者在出生時無明顯症狀,嚴重型患者通常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內開始出現非特定的症狀,如上呼吸道頻繁感染、臍疝氣或腹股溝疝氣等;約1歲後開始出現較明顯的骨骼發展異常及面部結構異常,3歲後開始有生長遲緩及漸進式智力障礙的症狀,伴隨心臟疾病、肝脾腫大、聽力損失及視力問題,如果無及時治療,患者最終可能因心臟疾病及呼吸道阻塞而導致死亡。輕型患者發病時間約在兒童晚期,患者的臨床症狀差異性較大,多數患者壽命可到成年時期,心臟疾病和呼吸道阻塞的問題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因。

遺傳模式

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性聯隱性遺傳。

IDUA、HGSNAT、GLB1及ARSB基因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,若父母親雙方皆為同基因突變之帶因者,其本身並不會發病或有任何症狀,則下一代不分性別有1/4的機率為患者。

IDS基因為性聯隱性遺傳,女性若帶有一個IDS基因突變點位,則為帶因者,但由於X染色體去活化機制,亦有可能出現輕微的症狀;男性則因僅有一條X染色體,故只要帶有此基因突變點位,即為黏多醣症第2型患者。

檢驗方式

黏多醣症為新生兒篩檢自選項目之一,測定濾紙血片檢體中各黏多醣症的酵素數值,若低於正常值,需進行複檢,若複檢結果仍為異常時,需至各大醫療中心進行確認診斷。

除了專業醫師的臨床評估及詢問家族史外,透過實驗室檢測酵素活性、尿液黏多醣分析、放射線檢查等一系列檢查,另外也可以透過分子基因檢測進行確認診斷。

針對有臨床特徵之患者、有家族疾病史之家族成員等,建議可與專業醫師進行遺傳諮詢,透過臨床評估與基因檢測的方式,讓黏多醣症之患者可以及早診斷治療與醫療協助。

首選慧智 (相關檢測如需進一步諮詢,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或醫師)

參考資料

  • MedlinePlus
  • GeneReviews®
  • 罕見疾病基金會
  •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