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者 林相宏醫師|文章出處 胰臟醫師 林相宏
「我容易得到胰臟癌嗎?」
「醫師我為什麼會得到胰臟癌?」
胰臟癌的成因主要分成兩個部分
先天因素約佔10%:與家族和遺傳基因有關
後天因素約佔90%:與個人習慣、環境因素有關
第一部分先天因素,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的範圍
■ 有胰臟癌的家族史 : 一位親屬罹病風險為4.5倍,兩位6.4倍,三位32倍,此種病患發生胰臟癌的年紀往往較年輕,常常小於50歲。建議罹患胰臟癌的病患都要做基因檢測,以預防家人的罹癌的風險。
■ 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 : 這些病患常常除了胰臟癌外,同時也容易罹患乳癌、卵巢癌、大腸癌,所以有以上癌症家族史者,也建議要基因篩檢,釐清胰臟癌的風險
■ 年紀:一般來說胰臟癌比較少發生在40歲以前的病患,但是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
■ 男性>女性,不外乎生活習慣不佳
第二部分後天因素約佔90%,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努力控制的部分了
■ 抽菸:約佔患者30%,風險為3倍,需戒菸五年以上才能降低風險
■ 喝酒:風險為5.4倍
■ 糖尿病:風險為2倍,注意約有8成的患者,診斷胰臟癌時會伴隨有新發現的糖尿病或是血糖偏高的現象,另外有統計發現,50歲以上開始罹患糖尿病的病患,未來三年內有1%的機率會罹患胰臟癌
注意這些病患有幾個特色:
△ 初期診斷血糖偏高5年內最危險
△ 同時伴隨有體重下降
△ 藥物越來越難控制血糖
△ 家族沒有其他糖尿病患者
你要非常小心您的胰臟出了問題
- 肥胖/缺乏運動:風險為5.4倍,容易糖尿病也容易胰臟癌BMI>25,尤其>30更危險
- 飲食習慣:喜歡高動物性油脂,常吃紅肉或是加工肉品 缺乏蔬果等膳食纖維
- 胰臟結構異常(囊腫、胰臟黏液性腫瘤、胰管擴張)
- 工作環境會接觸到化學藥劑、重金屬或是粉塵等
- 非O型血型者,風險為1-2倍
- 幽門桿菌感染,風險為2倍,可能與幽門桿菌感染會加重胰臟腺體工作負擔,分泌重碳酸鹽有關。
胰臟癌之所以被稱之為癌王,是因為大約85%病患在診斷時已經是「無法手術」,儘管近年來有新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,但治療效果有限。所以重點是能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最好是腫瘤在1公分內,5年存活率就可以「高達8成」;如果在兩公分內,存活率也可以達到5成。總體來說,只要是發現時還能開刀的病患,五年存活率就可增加到31.5%。
林相宏醫師
現任 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 院長
【經歷】
●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胃腸肝膽科 資深主治醫師
●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胃腸肝膽科 總醫師
【專長】
● 胰臟疾病、胰臟腫瘤
● 膽道疾病與結石
● 消化性潰瘍與腫瘤、胃食道逆流疾病
● 大腸疾病、急慢性肝炎
● 內視鏡超音波
● 基因檢測